轉型本地騎游+戶外直播 京騎聯合創始人竇俊杰這樣做
2022-09-09 09:18:50來源:北京商報
秋天是最合適北京騎行的季節,入秋之后訂單的增加讓京騎聯合創始人竇俊杰臉上多了不少笑容。疫情影響下,人們的出游半徑縮短,傳統的跟團游訂單量大幅下降,迫使許多傳統導游開始尋找新的從業方向?;ヂ摼W直播的風靡讓許多導游轉型主播,在講解各地風光的同時販賣旅游產品或各地特產;也有一些導游不滿足于只發力線上,利用本地游資源做起了騎行業務,主打本地騎行的竇俊杰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業內人士看來,疫情不僅僅改變了人們的出游方式,也改變了旅游人的從業趨勢。
轉型本地騎游+戶外直播
早上10點,竇俊杰會整理好著裝,并提前安排好助力自行車。行程中,竇俊杰會一路騎行至永定門。路途中,他在騎行的同時,還面向前面的攝像頭,為身后的客戶及直播間的觀眾介紹中軸線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在40分鐘左右的直播中,竇俊杰從中軸線永定門的歷史講到北京市的整體布局。而在直播間內,也有不少觀眾表示對騎行及中軸線感興趣。
竇俊杰于2018年入選了文化和旅游部“萬名旅游英才”計劃,是一名金牌導游。2020年疫情之前,竇俊杰每個月都會接待大量的外國游客,然而在疫情發生之后,工作內容發生了變化?,F在的他已經是京騎聯合創始人,平時的工作以研究產品、帶領客戶體驗騎游產品為主,同時也兼顧做一些短視頻拍攝、直播宣傳等。
“我是在導游圈子中較早嘗試直播的一批人。”談及直播,竇俊杰表示,“目前我們的直播及短視頻產品主要是為了宣傳騎行中一些有意思的景點,讓用戶通過我的講解了解到騎游,更多了解我們。”
據竇俊杰介紹,他的抖音賬號‘竇俊杰騎游北京’目前獲贊幾千,主要介紹中軸線騎游路線中的景點。“我們的短視頻主要由廣州的團隊負責,目前一周發一次,一次在五條左右,也在不斷更新視頻內容。目前來看短視頻宣傳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不過我們的獲客來源依舊是企業端和OTA?,F在已經有很多導游從短視頻平臺獲客,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縱觀整個導游行業,在2020年疫情發生之后,已經有許多導游加入了直播、短視頻等宣傳的行列中。“像之前導游行業里的房博老師,現在已經變身抖音‘大V’了,粉絲已經超過200萬。一些導游有時候一場直播下來收益相當可觀,比之前做導游時候掙得多。”竇俊杰坦言道。
北京旅游行業協會導游分會秘書長李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北京市有許多導游都在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直播,推廣產品。“擁有百萬粉絲的大約在20人左右。這些導游的變現主要是通過帶貨或者販賣一些文創產品、書籍等,也有人選擇了做產品,發展實業。”
摸索中思考變現模式
作為一名曾經的雙語導游,竇俊杰的轉型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
2020年初,北京市文旅局和北京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在愛沙尼亞和芬蘭舉行了兩場旅游推介會,反響十分熱烈。作為推介代表之一,竇俊杰也對入境游的市場前景信心滿滿。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回國后不久,突如其來的疫情令他的美好憧憬戛然而止。
受疫情影響,入境游停滯。雙語導游主要接待入境外國游客,但當時沒有外國游客可以接待。竇俊杰開始尋找新的業務方向。2020年3月,受旅游平臺邀請,竇俊杰開始了付費直播的工作。“幾乎是每天都播,從3月到6月,播了有80場左右。”竇俊杰說。
由于平臺直播沒有帶貨,收益相對較差,2020年7月,竇俊杰與旅游平臺的合作中止。“當時主要想的是怎么‘活下來’。”他談道,“我們先將目光轉向了精講服務,在普通講解的基礎上,加入文化知識對北京的景點進行深度剖析。因為跨省游沒有放開,許多游客很喜歡這樣的形式。”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本地游、周邊游成為了人們主要的出游方式,使許多旅游企業、旅行社也將目光轉向了“精講服務”。市場上涌現了一批“新玩家”,低價講解服務也隨之出現。竇俊杰開始思考如何從市場中脫穎而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助力自行車,令我眼前一亮。我也在思考什么線路騎行可以讓游客有更好的體驗。”
此前,竇俊杰曾參與過北京市外語導游講解規范中軸線部分的撰寫,這段經歷點燃了他心中的“一團火”。“我們團隊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打磨中軸線騎行產品,創新呈現形式的同時,打磨產品的文化內涵。目前我們的客戶主要是在北京生活的本地人,許多顧客在體驗后都十分激動,并表示產品讓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北京。”
入秋以來,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參與騎行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像我們的中軸線騎行產品350元/人,有時候一天能接到幾單,最多的時候有20人跟著一起騎行,不過由于都是騎車,一次接待的人數也不能太多。”說著,竇俊杰鎖上車,帶領游客們往景點里走。
線下+線上成為未來趨勢
“疫情變化下,有人做了線上直播放棄了線下,也有人通過線上引流反哺線下,我們就屬于后者……”竇俊杰談道。如今在疫情下,導游行業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不過在不斷嘗試新方向下,一些潛在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現在不僅僅導游在轉變,包括空姐、銷售很多都在往線上轉變,網絡上同質化產品增加,‘賽道’也變得擁擠,沒有點特色還真干不了,大部分人是沒有流量的。”竇俊杰坦言,“因此,我們沒有完全放棄線下業務。”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表示,導游從業者轉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是否能找到與自身能力匹配的轉換方向。“以做直播為例,有些主播以推薦景點為主,主要目的為增加游客的黏性;還有一些人轉向了直播+銷售的模式。如果只是做內容本身,對于導游來說很難變現,而在直播中加入銷售,則需要好的團隊與資源。”
竇俊杰認為,導游還是要在實業的層面沉下來,線上和線下是互補關系。如果不接觸線下,了解游客的喜好和需求,也不利于線上直播的進行。未來旅游市場開放后,導游仍要回歸到服務游客的行列中。
李健也表示:“我們希望導游可以掌握自媒體平臺,通過平臺對于文旅資源進行宣傳、推廣,也可以增強導游對職業技能的掌握,擴大他們的影響力。也希望導游不僅僅停留在‘直播帶貨’的層面,具備了直播的能力之后,他們可以借助直播平臺,利用新媒體宣傳推薦旅游線路,為供給端產品的開發提供幫助。”在尚游匯董事長鐘暉看來,竇俊杰的轉型之路給行業提供了新的方向。“轉型成本地達人是一種不錯的嘗試,導游是服務者,除了講解工作外,導游還要做服務的工作。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轉為‘網紅導游’,仍要回歸到旅游服務本身。”(記者 關子辰 張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