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車 · 論勢 || 這項新技術成了香餑餑,為何這家跨國巨頭也要入局?
2023-07-11 17:33:43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資料圖)
一項新技術是不是好,既要看其是否能為企業或產品創造更高的效益,也要看是不是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去選用它。
自從特斯拉帶紅了一體化壓鑄之后,近日豐田汽車也宣布將采用這項技術,將制造成本再降低50%,這幾乎是傳統車企跨國巨頭中為數不多的“敢吃螃蟹者”。
豐田之所以要采用這項技術,現在看來,無外乎有這樣幾個理由。
首先,是新技術與降本增效的需要。當前汽車產業變革正在向縱深推進,無論是對于整車制造商還是零部件供應商,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往,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整車企業基本屬于組裝公司。也有一些整車企業自主開發和生產了所需全部零部件的70%左右,剩下的30%則外包給其他零部件供應商。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整車公司對于汽車性能和質量的掌控,也保證了車企一定的利潤空間。然而,進入智能電動汽車時代,這種供應鏈模式遭遇新的挑戰。例如,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部件,需要大量的投資和先進的技術,而這些對于大部分電動整車制造商而言是困難的,同類問題也出現在智能電動汽車的軟件領域,軟件作為汽車的“大腦”,控制著車輛的行駛和安全,需要專業的開發團隊和高性能芯片,這對于傳統汽車制造商更是難以逾越的挑戰。
而且,在汽車智能化背景下,汽車正在從簡單的交通工具變為移動的智能空間。這些變化意味著整車公司再也無法像以往那樣掌控供應鏈,收益空間也在不斷被壓縮。調研顯示,在電動化時代,車企對零部件的掌控能力已經降低到僅有以往的50-60%。因此,面對諸如此類的挑戰,整車企業必須要尋找新的生產模式和盈利模式。而一體化壓鑄技術,不僅是值得車企掌握的新技術,也是車企有希望的盈利增長點。由此,豐田的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
其次,就一體化壓鑄技術本身看,提高效率和效益的本質給車企帶來的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此前,是特斯拉在探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的新方法中,率先選用了這項新技術,從而大大減少了零部件的數量,也減少了生產工序。比如,特斯拉的Model Y車身后部,就通過兩個一體化壓鑄部件,代替了原來的171個傳統方式生產的零部件。由此,特斯拉的生產成本下降了一半。而這種降低生產成本的方式,直接反映在了特斯拉的凈利潤上。目前,特斯拉每輛車的凈利潤約為豐田的4.8倍,是電動車企中的領先者。特斯拉通過這項技術達到了降本的目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豐田汽車正是看到了特斯拉的案例,才決定要選用這一新技術。
第三,豐田的新動作,也給業界帶來了新的思考。伴隨著一體化壓鑄技術日益廣泛被采用,或將對整個汽車業生產方式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正是因為有了這項技術,電動汽車的車身材料會逐步由鋼鐵向鋁合金轉變,輕量化的目標也更為容易達成。而輕量化意味著同樣的電池同樣的能量密度,可以使電動汽車續駛里程延長。同時,零部件供應商的地位和結構也因為一體化壓鑄技術的采用而發生改變。一體化壓鑄技術帶來了零部件數量的大幅減少,目前至少能減少約30%左右,這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意味著許多中小零部件供應商將面臨生存挑戰。在技術為王的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恐怕強化技術創新,才能使零部件供應商找到生存與發展的道路。
總之,新技術、新模式、新思路的出現,是汽車產業變革的結果,也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出路。由此,在豐田主動擁抱一體化壓鑄新技術的同時,這樣的思路才是創新發展的正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