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7月1日開始實施 電子后視鏡正式“上崗” 產業鏈加快導入步伐
2023-07-12 09:45:02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資料圖】
從7月1日開始,《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GB15084-2022)正式實施。自2022年12月29日這一新版國標發布以來,電子后視鏡(攝像機-監視器系統,即CMS)的市場氛圍空前高漲。才上市不久的廣汽埃安昊鉑Hyper GT、吉利路特斯ELETRE,以及更早一些面世的北汽魔方等車型都傳出了(在新國標實施后)將電子后視鏡列入配置表的消息;商用車領域更不乏比亞迪K9、柳汽乘龍H7、陜汽X6000等“嘗鮮者”。此外,還有不少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同樣對電子后視鏡的應用給予高度關注,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相關籌備?! ‰S著新國標的正式實施,企業對電子后視鏡的態度由“暗度陳倉”變為“明修棧道”??梢灶A見的是,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配裝電子后視鏡的車型會陸續上市交付到用戶手中;而從整體發展情況來看,其市場滲透率也將持續走高?! ‰娮雍笠曠R正式“上崗”后,未來之路一片光明景象,但市場的啟動肯定要經歷一個過程。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電子后視鏡的應用推廣需邁過幾道關?將面臨哪些挑戰?還有什么功課要做?優勢明顯 消費者適應不難相較于傳統的光學后視鏡而言,電子后視鏡的優勢令人“難以拒絕”:風阻系數大幅降低,伴隨而來的是能耗的減少和續駛里程的增加;視野盲區更小,視野范圍更大;夜間行車光線、圖像感受更優,也讓整車外觀耳目一新……但客觀地講,理論是一回事,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才是決定電子后視鏡口碑的關鍵,更關乎其實際的市場應用前景?! 半娮雍笠曠R與傳統玻璃后視鏡在清晰度與景深方面是有差異的,這一點很容易被消費者察覺到?,F階段,對于駕駛員而言,首先需要適應的是觀察位置的改變;其次是顯示器成像與玻璃反光鏡在質感上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景深帶來的對物距、物速的判斷。從我們積累的數據看,駕駛員一般用一周至半月的時間即可適應?!鄙虾Tヅd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付兵凱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 半娮雍笠曠R顯示器位置的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它的調整涉及很大一部分車內內飾件的布置。電子后視鏡顯示器的擺放位置不佳,通常是影響消費者使用體驗的首要因素;而不同車型駕駛位不同的坐姿、坐高,車內零部件的種類、數量等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比A陽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華陽通用總工程師、汽車電子技術研究院院長陳卓向記者介紹道,“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是我們作為一級零部件供應商的永恒課題,在電子后視鏡這一新興領域也是如此。根據公司目前掌握的市場調研結果,約有70%~80%的駕駛員對電子后視鏡的應用‘無感’,也就是說無需進行額外的適應過程。伴隨電腦、手機的普及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消費者,對電子后視鏡接受起來更快,本質上它與電腦、手機的顯示屏類似,都是通過顯示器觀察圖像、接受信息。當然,也不能忽略的是,仍有一定數量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傳統光學后視鏡的存在?!彼硎?,華陽通用一直以來都在與整車企業不斷溝通,逐個環節探討改進的可能,盡量削弱電子后視鏡(相對傳統光學后視鏡)的感官差異,從而保證消費者能以最短的時間消除陌生感,進而體會到新產品的獨特優勢?! 半m然電子后視鏡的圖像清晰度,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車載顯示器和攝像機的分辨率,但在惡劣天氣、黑夜視場環境下的呈現要優于玻璃反光鏡,節能減排的意義更是后者無法比擬的;此外,視頻的二次利用,比如AI算法的賦能,傳統玻璃后視鏡也無法做到?!备侗鴦P指出,可能在體驗方面會存在部分消費者的個體差異,但電子后視鏡的綜合功能、性能的優勢更大,“從全球角度來看,國內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熱衷和接受度較高。電子后視鏡并不需要復雜的操作和熟悉過程,因此我們對消費者辨識、選擇好產品、好技術解決方案的能力毫不懷疑?!?strong>劃分陣營 車企真實態度不一除了用戶的認可外,電子后視鏡“上崗”的另一關卡在于整車企業的態度。新國標發布后,行業內一片叫好之聲。然而,態度上的熱情能真正轉化為實際的市場訂單嗎?究竟哪些因素影響著這些下游客戶的選擇? “整車企業對任何新技術的應用都有自己的統籌考慮。根據觀察,目前國內車企在對待電子后視鏡的應用上,可以粗略劃分為‘嘗鮮派’、‘糾結派’和‘觀望派’三大陣營?!标愖窟M一步向記者解釋道,“嘗鮮派”已完成前期的一些驗證、定點工作,開始緊鑼密鼓地推出產品準備上市;“糾結派”還在權衡要不要、要在哪些車型上提供配置;“觀望派”則按兵不動,靜觀著電子后視鏡市場的發展情況。而在他看來,電子后視鏡的用戶黏性很強,用戶一旦度過了適應期,開始體驗并感知到新配置帶來的優勢后,它將迅速變成消費者購車選擇時的必選項,沒有此項配置的車輛,“印象分”就會大打折扣。這可能成為倒逼車企加速推進電子后視鏡上車的一個驅動因素?! 「侗鴦P向記者表示,表面上看,影響車企選擇電子后視鏡的因素之一是系統成本較高,但認識這個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分析?!翱v觀電子類產品在汽車上的應用,前期成本都較高。這并非因為技術和暴利,而是車規級要求的特殊性抬高了產品研發和制造的成本;隨著搭載量加大、產業鏈的完善,其成本必然會降到一個相對合理水平?!彼Q,“應該說,一款新產品帶來的功能提升、性能改善與成本增加相比較后得出的綜合性價比,將是判定其價值的最佳標準。我相信,汽車用戶的評價和需求會最終左右車企的決策?!薄 拔覀儾环劣么饲?60°環視攝像頭的上車過程做一個佐證。當時,這個配置的應用對于車企來說就是新增的一部分成本。不過,當消費者迅速發現這一功能帶來的優勢后,它就成為了必選項?!标愖空J為,“先發的整車企業因為產品迭代速度快,自然會積累更多的經驗。這樣的現象,也將在電子后視鏡領域重復上演?!薄 榻B,華陽集團布局電子外后視鏡多年,并于2019年參與了新國標的修訂。目前,華陽集團電子外后視鏡產品已完成兩個平臺的研發,涵蓋乘用車和商用車系列,在圖像處理、顯示及視野控制、功能安全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可在夜間、雨霧等環境下為駕駛員提供更清晰、更廣闊的車外后視野;此外,還可以降低風阻減少能源消耗,附加ADAS功能,可集成BSD、DOW、LCA、DVR、以太網、觸控等功能。華陽的電子外后視鏡產品自推出以來獲得多家車企的認可,已獲定點項目和多個乘用車及商用車的預研項目?! 皬膽糜诓煌囆偷慕嵌葋砜?,電子后視鏡能夠為商用車解決的痛點較多。商用車外廓尺寸大,視野盲區更大,需要的反光鏡數量也更多。降低駕駛員操作強度,提升駕駛安全性是商用車領域永無止境的追求方向。同時,電子后視鏡對比傳統后視鏡,優勢在于風阻減小、油耗降低,直接收益非??捎^。這些都決定了商用車制造商對這一配置的需求可能會更加主動?!备侗鴦P表示,“而從乘用車角度來看,電子后視鏡除了帶來上述改善之外,其新穎性、創新性將是最直觀的賣點。這恐怕也是為提升產品‘顏值’無所不用其極的乘用車制造商值得考慮的一項因素?!?strong>持續迭代 緊抓行業“窗口期”“如果我們把新國標的正式實施視作‘開閘’的話,那么‘嘗鮮派’由于存在先發優勢,勢必會取得某種程度上的領先。據我們了解,此類整車企業通常有意向持續投入并不斷進行改進,找到諸如布置位置、人機環境等方面的最佳匹配方案。而動作稍微遲緩一些的車企也會在行業趨勢‘大潮’的裹挾下逐步跟進。從這個過程來看,最關鍵的不是速度的快慢,而是持續迭代、不斷改進?!标愖扛嬖V記者,“或許,市場‘開閘’的一陣熱鬧過后,市場又將歸于平靜。但這段‘冷靜期’實際上是車企和一級零部件供應商以及產業鏈上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共同機會,是難得的‘打磨期’,讓大家能夠靜下心來進一步解決痛點?!标愖勘硎?,行業整體將最終形成對市場預期的正確認識,而在這一過程中,各方要用好難得的“窗口期”,抓緊提升產品力?! 「侗鴦P直言:“市場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國內很多行業的發展態勢都證明了這一點。從低質低價、同質化嚴重的無序競爭,到合規、創新的高質量發展,可能是很多行業必然要經歷的運行軌跡,電子后視鏡這一細分市場恐怕也不能‘免俗’?!彼嬖V記者,電子后視鏡的前期研發難點在于對法規的理解與對產品的定義、人機交互場景應用、系統聯調,量產后則需持續優化圖像質量?! 坝捎谟辛诵聡鴺说拇嬖?,行業發展的起點已經處于相對較高的位置,將一部分‘賺快錢’、‘蹭熱點’的玩家屏蔽在市場之外?!标愖肯蛴浾呓榻B道,“電子后視鏡產線的搭建相對較為便捷,目前主要的瓶頸不在于產線的搭建難度,而在訂單量。當然,訂單量也直接關系到產品單價。我們相信,未來訂單量上漲的趨勢是確定的?!薄 「侗鴦P同樣認為產能并非當下的主要限制因素?!安糠制髽I存在研發時間比較倉促、裝車測試樣本量積累較少的情況。雖然有難度,但可量產的產品要加速完成量產準備。其中,保證產品品質是制約產能爬坡的重要因素,而非供應鏈或自身產能受限?!彼麖娬{,“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對新生事物非常重要,要從綜合維度評價產品而非某一單點。任何新鮮事物在發展壯大過程中都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需用包容的心態,給車企、供應商以時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更應該抓住‘窗口期’,加速產品迭代,形成正向循環?!薄 ∫晃恍袠I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雖然都離不開攝像頭,但與倒車影像、ADAS等產品相比,電子后視鏡對鏡頭的要求有所不同。由于布置位置的關系,電子后視鏡的鏡頭要能更好地適應極端工況,壽命更長,還需獨特的鏡頭模組、鍍膜及抗沖擊設計。而這些領域的know-how通常并不一定集中在某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手中;有志于此的供應商要滿足上述新需求,務必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斷進行技術和產品的迭代更新。行業共進 推進良性有序發展付兵凱向記者表示:“新國標正式實施對于行業來說是絕對的利好,但我覺得仍有必要站在行業健康長遠發展的角度發出一些呼吁,建議整車企業及零部件供應商要把品質安全作為重中之重,要以敬畏之心慎重對待電子后視鏡這個全新產品?!薄 ∏笆鲂袠I知情人士向記者描述了目前電子后視鏡行業一些發展狀況。他直言,或許因為大家對這一市場“過于”看重,行業競爭甚至達到了“貼身肉搏”的程度。零部件供應商為了進入車企的配套體系,車企為了降低成本,雙方在“無意”之間共同導致了“賠本賺吆喝”的局面——產品定價脫離實際研發成本及合理的利潤空間。在他看來,這種狀況雖然反映了行業對電子后視鏡的重視與熱情,反映出各方為拉動產品市場滲透率做出的努力,但必須指出市場推廣不能操之過急,違背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一廂情愿地拔苗助長,容易讓市場各方反受其傷?! 「侗鴦P指出,從測試的角度來看,行業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澳壳?,對電子后視鏡的測試局限在安裝位置、電磁兼容性、視野范圍、功能安全上,在圖像質量方面有所欠缺?!彼硎?,“我們呼吁行業在滿足強制性、準入性標準的基礎上,關注《道路車輛——CMS系統在人機工程學及性能方面——要求和檢測方法》(ISO16505:2019)。比如,未能嚴格遵守攝像機安裝位置的要求,可能導致圖像放大倍率不是線性變化,后方車輛接近的顯示影像會突然變大,導致駕駛員對物距、物速的判斷失誤造成安全隱患?!薄 按送?,我們還呼吁行業關注電子后視鏡的部件。我們認為鏡頭必須定制開發;光學成像是否達標事關駕駛安全,不容敷衍?!备侗鴦P強調?! 翱陀^地講,在滿足新國標的基礎上,我們也發現了電子后視鏡系統領域還有很多需要引起行業重視的問題,它們還有待進一步明確規定。我們毫不回避,也不會‘捂蓋子’,公司已對相關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拆分、追溯并著手逐步解決?!街辛鞣街思薄?,作為行業成員,我們呼吁全行業攜手,與產業鏈上下游不同領域的伙伴一起花時間認真改善、改進?!标愖繉τ浾弑硎??! 半m然道阻且長,但電子后視鏡未來的市場想象空間,對行業有巨大的吸引力?!标愖勘硎?,“比如,作為外部感知元器件,電子后視鏡的攝像機、鏡頭是否能與周視的攝像頭實現復用,形成感知融合?它是否能與車內現有的大屏、雙屏甚至三屏達到某種意義上的顯示器方案融合?甚至在域控方案上達到某種程度的融合?這些都將可能成為電子后視鏡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蓖瑫r,他還表示,目前電子后視鏡行業普遍更多關注對傳統光學的替代效能,而為用戶提供超越傳統光學后視鏡的場景化應用,可能是下一步更值得研究的方向?! 半娮雍笠曠R系統看起來簡單,無外是‘攝像機+顯示器+控制器’,部件屬于市面已有的產品,但它們都不可拿來即用,必須定制開發。不僅是開發的新品,而且安全等級的要求極高,國外企業、國內先期研發的企業在知識產權布局上也已形成屬于自己的‘護城河’。那么在這種狀態下,電子后視鏡獨立存在的可能性較高?!备侗鴦P表示,“當然,隨著汽車域控融合的發展,電子后視鏡有相當大的概率會被融合到座艙之中。但在融合之前,還有不少現實問題需要解決,這其中不僅包括技術路線的實現,而且還涉及供應商之間合作模式、知識產權共享等方面?!?/p>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