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 | 中醫“化療”
2023-07-11 06:58:56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資料圖)
中醫有一種療法叫“化法”。夏濕天宜服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
中醫怎么有“化療”?筆者要說的是中醫有一種療法叫“化法”。通常說中醫治病有八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而臨床上常用的化濕法,應在和法與消法之中靈活體現。
今年端午與夏至并列前后,天氣悶熱潮濕多雨。每到黃梅時令,濕癢少不了,時下咳嗽、失眠、膚癢三聯征,在部分人群中常發。其因不離濕熱陽亢,中醫在辨證治療上有其特色。如:有健脾化濕、芳香化濕、利水滲濕等各種“化濕法”。筆者常以百合、米仁、薄荷適量,用來清涼潤肺,健脾化濕。藥食兩用,既可以入湯劑,又可食療。內外同治更需要。除了加強生活區域的清潔衛生,干爽通風以外,自身的起居生活習慣也很重要。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適當鍛煉,勤換內衣,自我調節情緒和心情,看書習字畫畫,練練太極拳等,讓自己每天保持輕松愉快的好心情。另外,門外掛放菖蒲、艾葉等,或室內擺放一兩盆盛開的茉莉花、米蘭、玫瑰,最好是夜來香,或種上一棵薄荷草。芳香化濁又驅蚊。
夏濕天宜服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每天適當用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g,炒麥芽30g等,水煎代茶飲,能達到除暑神爽之效。如果悶熱中出現乏力、頭昏、胸悶、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發麻、口渴、惡心等癥狀,是中暑濕的先兆。應立即將病人移至通風處,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若用西瓜汁、蘆根水、酸梅湯,方能化險為夷。
熱來尋扇,紙扇搖搖,看看報,能定心入神。再喝杯清涼決明子茶或者菊花茶,或者大麥茶,又能心靜自然涼。不管天氣如何悶熱潮濕,心靜自會爽,合理養生調理定能安度暑濕天。
(作者許良系上海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