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寂靜的迪斯科
2023-07-12 06:49:21來源:新民晚報
(資料圖片)
近來,世界各地流行起了“寂靜蹦迪”,也叫“無聲勁舞”,把震耳欲聾的音響外放,換成了無線調頻耳機。
對我這種天生笨拙、缺乏樂感、協調性還極差的人來說,最大的噩夢莫過于在眾目睽睽之下尬舞。但廣場舞絕對是個例外。
在我看來,廣場舞是世界上最友好、最包容、最具自由精神的舞蹈。它毫無門檻、自愿參與、不用充卡,還免費教學,對年齡、性別、身材、基本功、經濟狀況沒有任何要求;男女老幼、人多人少都能跳;認識的不認識的,隨時隨地,音樂一起:“來,左邊跟我一起畫個龍,在你右邊畫一道彩虹……”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舞蹈是一種原始生存本能,幫人們表達情緒,建立人際溝通和聯系。和獨舞不一樣,集體跳舞會讓大腦分泌輕松愉悅平和的內啡肽,讓我們愿意認可自己,并積極看待周遭。
所以但凡出門旅行,我都喜歡湊湊熱鬧,從亞坪村的福澤廣場、卓尼縣的洮硯廣場、昆明市的碧雞廣場,到巴塞羅那的圣若梅廣場、伊斯坦布爾的塔克西姆廣場、梅里達的主廣場、亞的斯亞貝巴的梅斯克爾廣場……廣場舞真的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人間最愛,從小村鎮到大都市,從交誼舞健身操秧歌,到鍋莊華爾茲尊巴和探戈;不用多話,陌生人湊一塊兒便能跳起舞來的地方,一定充滿人情味。
“去愛吧,就像從沒受過傷害;起舞吧,就像無人在觀看”,雖說愛跳廣場舞的早就達到了這種無我境界,可惜即使無所謂別人看不看,它制造的聲音卻在很多地方引起了公憤。這不只是廣場舞的尷尬,酒吧、餐館、迪廳、俱樂部、音樂會、街舞、球賽都有這個問題,一旦人多,高興,身心釋放,聲浪便上去了。
近來,世界各地流行起了“寂靜蹦迪”,也叫“無聲勁舞”,把震耳欲聾的音響外放,換成了無線調頻耳機。我這幾天就連續接到派對邀請,到布里斯托博物館和賽文河畔,跳舞的人群嗨到不行,周圍人卻該干嗎干嗎,啥也聽不見,一點也不受影響。
這個當紅時尚新玩法,其實早在90年代就被世界上最大的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所采用。當時正值深夜,露天舞會的演唱早已結束,也過了法律允許制造分貝的時段,觀眾們卻意猶未盡不愿睡去,他們一半人想繼續熱舞,另一半則急著想通過大屏幕看世界杯。怎么辦?主辦方想了個好主意,讓大家用自己的耳機和便攜設備,分別連接現場電臺和主舞臺旁邊的大屏幕,這樣舞照跳,球照看,彼此互不干擾,還不會被周圍小鎮居民投訴。
集體跳舞正被各國的醫生所提倡,被認為是保持健康、改善心理和增加預期壽命的好方法,不但幫助人與人之間建立親密聯系,還能促進社區互動。而聲學專家們正在努力,用定向技術實現聲音分區,連耳機都不用戴,便能接收到想接收的樂曲,再也不用擔心打擾別人。不會跳舞?不存在的!節奏一起,想跳就跳,愛怎么跳就怎么跳,寂靜蹦迪,無聲勁舞,金曲野人迪斯科,誰人不是響當當的樺林舞王?(曲玉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