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沖擊39℃ 警惕兩類中暑高風險天氣
2023-07-12 11:51:26來源:新民晚報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昨天,申城出梅、入伏 、酷暑三碰頭,入伏日“儀式感”拉滿。不僅上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熱到發紅,一年中最熱的日子正式開場。繼昨天出現今夏首個酷暑日(最高氣溫超過37℃),今天9時45分,高溫橙色預警直接登場,全市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已經來到35℃高溫線附近。全市范圍內相對“清涼”的區域依然是東南角的臨港等地。上午在火辣辣的陽光直射下,氣溫一路向上,直奔37℃酷暑線而去。不出意外的話,今天將是上海今年第9個高溫日。也是第2個酷暑日。
為什么出梅就迎酷熱?這樣的天氣正常嗎?對包括上海在內的長三角地區來說,出梅往往意味著雨帶北抬、副熱帶高壓“掌權”,而副熱帶高壓又被稱為“高溫使者”,它是一股經常存在但位置不固定的溫暖氣團,活躍在副熱帶地區的高壓脊,在它的控制范圍內,往往會出現干燥、少雨的炎熱天氣。昨天的高溫熱浪,幕后推手正是副熱帶高壓。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未來幾日高溫天天見,酷熱體感將在本周五達到巔峰,最高氣溫可達38℃,甚至將沖刺39℃。這波高溫或許要到周六才會略有緩解。屆時,副熱帶高壓會東撤到海上,本市最高氣溫有望降至34℃,但最低氣溫依然有29℃左右,夜溫高位運作,防暑降溫不能松懈。
夏季高溫不斷,也讓“熱射病”頻繁登上熱搜。熱射病是一種可導致死亡的最嚴重的中暑類型。在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中,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失衡,產熱大于散熱,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就會引發全身多器官衰竭,進而導致休克死亡。上海市氣象與健康重點實驗室最新研究表明,根據過去10年市民中暑情況,上海地區存在兩類容易被忽視的中暑高風險天氣,一是“出梅”后首個持續3天及以上的高溫天氣,這可能與社會、家庭預防措施不充分以及身體機能尚未適應有關;二是白天夜晚氣溫均較高的天氣,統計發現在日最高氣溫≥35℃和日最低氣溫≥27℃的天氣下,中暑風險遠遠高于只有白天出現高溫的情況。
對此,健康氣象專家提醒,應對高溫天,需要關注高溫預警,首先要減少外出和戶外工作時長,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及時開啟空調,注意室內外溫差,空調溫度不要過低,入戶出戶最好有個適應過程,尤其要提醒老人,上海城市夜溫較高,不開空調對身體影響較大;不要長時間在車輛等狹小密閉空間休息,尤其注意大人離開時不要將孩子留在車內。
?
?
標簽: